您的位置: 福生无量 > 首页 > 道家经典著作 > 老君内丹

经名:太上老君内丹经。一卷。不着作者。底本出处:明《 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讲述了练气修仙的方法。 《太上老君内丹经》的作者,可能为[唐]李筌的学生,其成书年代也应该在唐代,离李筌生活的时代不算太远。 有人认为:经中内容是《黄帝阴符经》的精炼版。

太上老君内丹经 浅析(上)





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尊神之一,老子是太上道祖的第十八世化身,因其在春秋战国时期传下经典《道德经》,故又称老君为道德天尊。其后,老君在东汉时期降临蜀地,传授祖天师张道陵《太平洞极经》、《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箓》、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斩邪剑等经书、法器,拜为天师,嘱咐天师广行“正一盟威之道”,扫除妖魔,救护生民——道教由此而创。

内观:道教内炼术语。《长生诠经》引《冲虚经》:“务外游不如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又,《洞玄灵宝定观经》:“慧心内照名曰内观”。《定观经》与《内观经》在理论上近乎表里关系,可相互对参。

经:《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七:“夫经宝者,炼空成梵,经气为文,立极流祥,随机设教,开三乘之秘蕴,列四辅之灵书,保劫运而奠乾坤,接天地而扶造化,广涵真奥,永度迷津,世世生生,当遵经宝”,是为宇宙真理的文字显化。

01.老君曰: 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而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元和哺食,时不停也。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道生一:乃谓整个宇宙大全(一)本从虚无中来;

一生二:天地宇宙当中,万事万物皆禀阴阳二气,是为“天地媾精”;

二生三:三、六、九,在古代汉语当中常用为“多”的虚指,所以“阴阳布化,万物以生”,便是“三生万物”。

《道德经》当中的这一句点明了宇宙万物的生化过程,而人居其中,所以《定观经》开篇指出:人类的诞生同样属于大道的生化过程,是为“分灵道一”。“九”同时又为数极,人体在母体当中历经九个月的滋养之后,禀赋天地能量,然后在第十个月瓜熟蒂落,“十”是数的进位,隐喻事物的生长变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02.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生元也。无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元气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运动住止,关其心也。所以谓生,有由然也。予内观之,历历分也。

太一帝君在这里是指先秦时期的“太一神”(并非东皇太一),又称太乙、天一,在星象上指北天极。在古代(距今4000年前),北斗七星距离北天极较近,所以“北斗”又被作为天地的中心,与“北辰”同义。 简单来说,太一神在大宇宙当中居于天地的中心,在小宇宙(人体)当中同样居于中心,处在头顶脑部,两眉之间,掌控整个人体的行为和意识,相当于人体的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操控人体的其他神灵。

《度人经集注》云:“号曰太一君,下在人身,为泥丸君”。

《杂著捷径》:“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道合太玄,故曰泥丸”。

泥丸又被称作上丹田,洞元子《内丹诀》:“上丹田叫泥丸,其位于两眉之间”。

“予内观之,历历分也”,就是要训练我们眉间的CPU,使之能够掌控自心(“心”不是心脏,而是指我们的意识),使之能够与人体其他部位(的神灵)协调运作,并统领诸神。

由此可知,正统的道教修行,一定是让我们的心地越来越清明,大脑越来越理智,《道法会元》乃谓之:“明心知理,了了分明”;相反,如果某一种所谓的“修行法门”,是让我们的心地越来越昏浊,大脑越来越迟钝(乃至不能自主,被邪灵附体或夺舍),那就绝对不是正法。

03.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心则神也,变化不测,故无定形。所以五藏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随处名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阳之精,主火。上为荧惑,下应心也。色赤,三叶如莲花,神明依泊,从所名也。

泥丸为本,心地为用,其用在“禁”。“禁”在这里指承受、胜任,比如我们平时常说“弱不禁风”,就是承受不住。

“心能禁制”,指心能够抵御、承受外邪,从而使我们不受外境影响。

“心则神也”,“神”是心的主要功能及外在表现,在中医里是指人体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总和,人体五脏功能的协调,精气血津液的贮藏与输布,情志活动的调畅等等,都必须依赖神的统帅和调控。一个人如果脏器亏虚,精气不足,我们会说他“两眼无神”——就是说他生命能量微弱。

因为神统帅和调控人体的胜利活动与心理活动,所以神在不同的脏器里又有着不同的形态和名字:魂、魄、精、志、神。这只是随处假名施设,方便而已。

在说完了心的功能和表现之后,又退回心本身。五脏匹配五行,火在五星(天体)当中匹配火星(荧惑),火在五脏(人体)当中匹配心脏。

所以,在中国哲学、中医、道教修炼体系当中的“心”究竟长啥样?通过长期静修之后发展出内视神通,可观其状如三叶莲花,红色。

04.其神也,非青非黄,非大非小,非短非长,非曲非直,非柔非刚,非厚非薄,非圆非方。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天地,细入毫芒。制之则正,放之则狂。清净则生,浊躁则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但能虚寂,生道自常。永保无为,其身则昌也。以其无形,莫之能名,祸福吉凶,悉由之矣。

至于心在人体当中的具体表现,则是“变化不测,故无定形”,“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天地,细入毫芒”。

君不闻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心说》有云:“夫心者,万法之宗,九窍之主,生死之本,善恶之源……用之则弥满六虚,废之则莫知其所。其大无外,则宇宙在其间,而与太虚同体矣。其小无内,则入秋毫之末,而不可以象求矣……然而轮迥于三界,出入于生死,而不能自已者,何也?盖一念萌动于内,六识流转于外,不超乎善而超乎恶,故有天堂地狱因果之报,六道轮回无有出期。可不痛哉,可不悲哉!若夫达人则不然也。故斋戒以神明其德,一真澄湛,万祸消灭”。

——天师所言,可与老君在《内观经》当中的论述进行互参:

05.所以圣人,立君臣,明赏罚。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以难伏,唯在于心,心若清净,则万祸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沈沦恶道,皆由心也。妄想憎爱,取舍去来,染着聚结,渐自缠绕,转转系缚,不能解脱,便至灭亡。由如牛马,引重趋泥,转增陷没,不能自出,遂至于死。人亦如是,始生之时,神元清静,湛然无杂。既受纳有,形染六情,眼则贪色,耳则殢声,口则耽味,鼻则受馨,意随健羡,身欲肥轻,从此流浪,莫能自悟。圣人慈念,设法教化,使内观己身,澄其心也。

盖“道生一”者,在天为北辰太一,翰旋日月,总理四方;在人曰泥丸君(启用为心,表现为神),统帅情志,调控阴阳, 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才有天堂地狱因果之报,六道轮回生生往返。

愚者不悟,尚谓天外有天,心外有境:在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之外,还有天堂,还有地狱……殊不知所有外境,皆为吾人一心所化!

又因为不明白所有外境皆由吾人一心所化,所以耽染五欲六情,如此沉沦,流浪生死,生生世世,不得解脱。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所以老君慈悲,随方设教,以《内观经》教导吾人谛观己身,自澄其心。

06.老君曰: 谛观此身,从虚无中来。因缘运会,积精聚气,乘业降神,和合受生,法天像地,含阴吐阳,分错五行,以应四时。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布列宫阙,安置精神。万物之中,人最为灵。性命合道,人当爱之。内观其身,惟人尊焉。而不自贵,妄染诸尘,不净臭秽,浊乱形神。熟观物我,何疏何亲。守道长生,为善保真。世愚役役,徒自苦辛也。

人的诞生是大道生化天地万物当中的一个环节,是为“法天象地”,前文已述。

又,“万物之中,人最为灵”,能够听闻正法,所以我们应当要珍惜这一世做人的机会,发愿求道,静心内观,以“守道长生”为功,以“为善保真”为德,确保自己在来世不至于堕入恶道,“种子不绝,世世为人,不生无道之乡,不断人之根本,更能心修正道,渐入仙宗,永离轮廻,超升成道。”(《北斗经》)。

言至于此,经文过半,老君爷在阐述道教世界观之余,也说明了发心修行的重要性。

经文的下半部分会对“内观”法门继续深入,我们下期再论。





太上老君内丹经 竟   






太上老君内丹经解读(1)



太上老君内丹经解读(2)



太上老君内丹经解读(3)



太上老君内丹经解读(4)



太上老君内丹经浅析(上)



太上老君内丹经浅析(下)











修炼内丹的全过程(三转)






太上老君内丹经

返回 太上老君内丹经
返回首页
看古籍用必应

Copyright © 2023-2025 福生无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