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鹤鸣又名庞明,1940年 9月出生于河北定兴县,他幼年即受气功、中医、武术的薰陶和影响,后学习西医、中医,并从事中西医的门诊工作。 五十年代毕业于医士学校,从事西医内科,后又进修三年中医,曾任BJ制药厂的厂医。现为江西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
捧气贯顶法是智能动功的第一步功,是治病健身的基本功。其特点是:
1、意与气合,以意引气。通过姿势的开合和意念导引的配合,引动内气外
放、外气内收,从而畅通人与大自然的混元气的联系。可以敏锐人体感触机能,
属智能动功的外混元阶段。
2、本功法是行之有效的采气、聚气之法。通过本功法的锻炼,可以迅速地
学会与运用发放外气治病的技能。
Ⅰ、捧气贯顶法简述
以捧气贯顶来命名智能动功的第一步功法,是抓住了第一步功法的根本。所
谓捧气,就是把大自然界混元气用手捧起来。所谓贯顶,就是把捧起的气,贯入
头顶并由此而进入全身。为何用"贯"字而不用"灌"字呢?因为两字的含义有微小的区别。"灌"字指实物往虚的空间里灌注;而"贯"字多指进入实物之中,有贯通、贯穿之意。捧气贯顶就是用手把气捧起来,往头顶部贯,以求把头部、把全身贯通。这不仅是对捧气贯顶的字意解释,而且是练第一步功的最根本的要领。
捧气贯顶法由起式、前起侧捧气、侧起前捧气、侧前起捧气(包括回气)与
收式五节功组成。其动作,起式与收式的动作路线是反正相因的。前起侧捧气与
侧起前捧气也是反正相因的。动作虽然不少,但实质是拉气与贯气两部分,其中
拉气是为捧气作准备,它属于传统功法中的采气的范畴(采气方法多是手与意念
结合,把外面的气采归自身,详细内容见《智能气功科学技术——超常智能》)。
捧气贯顶法中的诸多拉气,蕴含着传统功法的三才采气、六合采气、五行采气等
精华。贯气包括向顶贯气与向周身贯气两部分内容,它是从传统功法中的"灌顶"
与"喂气"衍化而来。灌顶也叫"开顶"或"摩顶",是师傅给徒弟向头顶(道家称天门穴,佛家密宗称梵穴)发气,多配合念咒与观想,往往可使徒弟有一定的内在感受,而增强练功信心与练功意识。喂气多是气功老师帮助弟子长功的手 段:即向关键穴道发气、补气,从而改变练功者的气机。捧气贯顶是自己给自己贯气、喂气,不仅收到了传统功法中灌顶、喂气的效果,而且使练功者很快掌握
发放外气治病的技能。
Ⅱ、捧气贯顶法练外混元
如第一章所述,外混元指意识与外界混元气混化,然而混化不是目的,混化
是为了人体更好地吸取外界混元气为己所用。捧气贯顶法正是为此而设的。其机
理如下:
混元气理论指出,人体的周围有一层弥散的人体混元气,这层混元气与人体
内的混元气是一致的,它受着人体的整体活动(包括人的各部组织活动)的影响。
人体内的气通过皮肤的毛孔、腠理、穴道、关窍等散发到体外,形成混元气层。
这一混元气层与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当人体生命活动处在外开(如呼气或向
外发力)状态时,人体内的混元气随着开而外出,使体外的混元气层的范围扩大;
当人的生命活动处于内收(如吸气或向内收力)状态时,人体内的混元气向内集
中,体外的混元气则随之入内,使体外之混元气层的范围缩小。混元气的这种一
出一入的运动不是简单的内气外出与外气内入,而是人的混元气与大自然的混元
气的混化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体内的混元气散发到周围的量越大,质量越高,
对大自然的混元气影响越大,裹胁的外界混元气越多,当内收时,进入人体的外
界混元气也就越多,从而增强人的生命力。鉴于意识对气与人的生命活动有统帅、
主导作用,捧气贯顶法巧妙地运用意识与生命活动的开合来引动混元气的出入,
畅通人与大自然的联系通道,强化人体内外的混化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
程中的内气外放与外气内收是自然呈现的,不是用以意领气的强迫方式完成的。
当意念外开与虚空(或天地交合处)相合时,一方面,意识活动是向外开散之势,
必然引动人体生命活动向外开张,使体内混元气趋向于外。虽不着意于气,而气
自动。此时气之外出、向外扩展是整体全方位的,是体外混元气层的扩大。另一
方面,意识与虚空相合,实际是和最原始的混元气相合,这本身就是与大自然界
的混元气的人为的混化。当意念想体内时,意念向内集中,引动生命活动向内聚
合,体外之气也随之内敛而入。
或问曰:如此运用意识——意识指向外在的虚空,与气功的固有特征——内向性运用意识岂不矛盾吗?否。1、内向性运用意识内容之一是要求精神活动走
向单一化,意识与虚空相合符合这一要求。2、内向性运用意识的目的是使人进
入气功态,而意识与虚空相合的状态,就是气功态——而且是高级气功态的表现。
清朝的气功家黄元吉曾指出:"唯能存心于虚无一气,此心此神即与太和元气相
往还,所谓神气合一,烹炼而丹者也。"(《乐育堂语录》)
Ⅲ、捧气贯顶法的练功特点
一、练捧气贯顶法的根本原则是神(意)与气合,以意引气,神气并重。这
里所说的气,一是大自然中的混元气,一是弥散在自身周围的自己的气,同时也
包括自己身体内的气。不过是以体外的气为主。其引动方法与原则如前所述。
二、借助形体运动的开合来强化意识活动的开合,这一练法似乎又像神形并
重,其实不然,因为它的主旨不是要强化形,而是借此引动内气外放与外气内收。
三、为了达到上述练功要求与目的,需要:
(一)神态悠娴,恬静安舒,怡然自得,即美在心中,乐在心中,且坚定自
若。
(二)姿态要舒展大方,潇洒自如,不拘谨、不做作,要放得开,收得往。
(三)动作要柔软、圆润、连绵不断,快而不停、慢而不断,灵活自在。
(四)意识的开合是练好本功的关键,外开时意念要远开至天边,内合时合
于体内——越深越好。
Ⅳ、功效
一、通过人体与大自然混元气的畅通,可疏通全身膜络,打通人体关窍、穴
道,使人体气脉和畅,从而旺盛人体生命机能。
二、本功法得气快、气感强,治病健身效果好。
三、通过本功法的锻炼,可激发出一定的潜在功能,可敏锐人体的感触机能,
如对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山河湖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的感知。
四、本功法是行之有效的采气、聚气之法。通过本功法的锻炼可迅速地学会
与运用发放外气治病的技能,如信息组场治病、信息组场带功等。
预备式
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如立正姿势。目视前方天地交界处,
两眼轻轻闭合,目光收回(图2-1)。
念口诀:顶天立地,形松意充。外敬内静,心澄貌恭。一念不起,神注太空。
神意照体,周身融融。
Ⅰ、起式
一、小指带动,指掌慢慢上翘,成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与臂成直角。意想
手心与地气相接,以肩为轴,两手做前后拉气三次。向前推,手臂与身体的夹角
约15°;向后拉至体侧(图2-2)。
二、以小指带动,松腕,转掌心相对。虎口向上,臂放松,与肩等宽从体前
向上捧气,至手与脐平,掌心微含,回照肚脐。(图2-3)继而转掌心向下,意
想两臂延伸到无限远,在无限远处,两臂(两手与肚脐同高)向两侧外展至背后。
小臂微收,转掌心向内,掌心微含,回照腰部命门穴(对脐处)。(图2-4)而
后小臂上提,顺势内收掌腕到两肋旁,掌心向上,用中指端向大包穴(属脾经,
在第六、七肋间)贯气。(图2-5)
三、随后两臂向前伸出与肩平,掌臂微收,掌心微含,中指回照两眉间印堂
穴。(图2-6)随之两腕微微转动,带动十指斜相对,而后转肘外撑,力点在肘,带动两臂向两侧展开。(图2-7)至左右成一字与肩平,小指带动,掌心向下,
连续转掌心向上,意想掌臂延伸至天边,沿天边向上划弧,至头顶上方两掌相合。
(图2-8)而后沿头正前方下降至胸前呈合十手(大臂与身体呈45°,两小臂成
一平线,中指尖向上,拇指根对着膻中穴)。(图2-9)
Ⅱ、前起侧捧气
一、合十手转指端向前并推出,至两臂伸直,高与肩平。(图2-10)逐渐分
掌,转掌心向下,立掌外撑(掌指上翘,掌心外突,掌与臂成直角),意想掌臂
延伸至天边,在天边推揉三次。推揉要肩、肘、腕一体,两肩沿上、后、下、前
顺序划立圈。推时,以掌根带动掌臂前推,掌心外突,回收时以肩带动,肘微下垂,掌心内含,意想从天边收回体内。(图2-11)而后立掌外撑,意想掌臂延伸
至天边,以掌带臂沿天边左右水平拉气三次。左右拉开约15°, 再合拢至两臂平
行。(图2-12)
二、立掌外撑,两臂向两侧展开至左右平肩。立掌外撑,意想掌臂延伸至天 边,在天边推揉三次。推时,以掌根带动掌臂前推,掌心外突;回收时以肩带动, 肘微下垂,掌心内含,意念从天边收回体内。(图2-13)而后立掌外撑,意想掌 臂延伸至天边,沿天边作上下拉气三次。向上拉约15°,向下拉至平肩。(图2-14) 三、松腕转掌心向上,意想两手延伸至天边,沿天边捧气至头顶上方,两臂微曲,腕与肩等宽,掌心微含照向头顶,停留一个呼吸的时间。(图2-15)向头 顶贯气,两手沿体正前方下降至肚脐。两中指相接,点按肚脐。(图2-16)
四、两手中指平脐向两侧扒开转向身后,至命门穴,两中指点按命门穴,而 后沿膀胧经下至两足。(图2-17)两手沿足外侧抚至趾端并敷于足面(手指、脚 趾同方向),向下按揉三次。下按时,膝向前跪,身体重心向前移至两手,意想 手心通过足心入地;抬起时提膝,臀部向上抬,身体重心移向两足,两手不动, 把放出去的意念收回体内。(图2-18)而后,两手稍起,转手心相对,如捧气球, 意想把地气从地里拔出,捧在手中。而后,两手分开,转掌心对向两腿内侧沿足三阴经向上导引至肚脐,(图2-19)中指点按,而后两手分开还原至体侧,自然 下垂。
Ⅲ、侧起前捧气
一、两臂从体侧阴掌(手心向下)上提,成一字形。(图2-20)立掌外撑,
意想手臂延伸至天边,沿天边向两侧揉推三次。(同图2-13)推时,以掌根带动
掌臂前推,掌心外突;回收时以肩带动,肘微下垂,掌心内含,意念从天边收回
体内。立掌外撑,意想手臂延伸至天边,沿天边作水平拉气三次。向前拉约15
°角,向后两臂成一字。(图2-21、图2-22)
二、立掌外撑,意想手臂延伸至天边,两臂沿天边向体正前方合拢,与肩等宽,两掌在天边进行揉推三次。推时,以掌根带动掌臂前推,掌心外突;回收时以肩带动,肘微下垂,掌心内含,意念从天边收回体内。立掌外撑,意想手臂延伸至天边,在天边进行上下拉气三次,向上拉约15°角,向下拉至平肩。(图2-23)
三、松腕转掌,意想沿天边捧气至头顶上方,手心微含照向头顶,停留一个 呼吸的时间,向头顶贯气,两手继续下降至印堂穴,转掌心向内,两中指点按。 (图2-24)沿眉向两侧分开,向后至玉枕骨下,两中指点按。而后,两手沿项下 至背,两中指点按第三胸椎处。(图2-25)再转回体前,从腋下向后,两手至背 后,尽量向上。(图2-26)掌心紧贴身体,两手沿胆经、膀胱经下至命门穴,两中指点按。(图2-27)而后两中指沿带脉分开,回归肚脐,两中指点按。
四、两手沿足三阴经(腿内侧)下至两足,两手沿足内侧抚至趾端。(图2-28)两手敷于足面,按揉三次。下按时,膝向前跪,身体重心向前移两手,意想手心通过足心入地;抬起时,提膝,臀部向上抬,身体重心移向两足,两手不动,把
放出去的意念收回体内。而后,两手稍起,转手心相对,如捧气球,意想把地气
从地里拔出,捧在手中。而后,两手分别沿足外侧至足跟,转手心向内,沿膀胱
经上至命门穴,两中指相接点按。(图2-29)沿带脉分开,回归肚脐,两中指点
按,两手分开还原至体侧,自然下垂。
Ⅳ、侧前起捧气
一、捧气
两手如捧物,虎口向上,两臂与正前方成45°角上举,(图2-30)意想沿天
边捧气至头顶上方,手心微含,照向头顶,停留一个呼吸的时间,向头顶贯气。
(见图2-15)两手沿耳下至两肩前,小臂直立胸前,掌心朝前。(图2-31、2-32)
二、回气
(一)右掌坐腕向前推出,臂似直非直,松腕,小指带动,将掌心翻转向左,
微含。(图2-33)并向左划弧拢气,约90°角时,拇指掐于中指中节正中(中魁穴)。(图2-34)其余四指轻轻并拢,继续向左拢气至身后,约180°。由身后
回归左胸前,中指点在左侧锁骨下缘中点之气户穴(乳头直上方),向气户穴贯
气。(图2-35)
(二)左掌坐腕向前推出,向右拢气约180°至身后,重复右手动作,方向
相反。
(三)拢气后,两小臂在胸前呈十字交叉状,大臂与身体呈45°角。(图2-36)
自然呼吸三次,吸气时中指点按气户穴,呼气时微放松。松开掐诀双手,两臂前推,两腕转动(转莲花掌),两掌胸前合十。(图2-37)
Ⅴ、收式
合十手举至头顶上方,上拔,意想举向天顶。(图2-38)两手分开,转掌心
向前,两臂由两侧下落与肩平,逐渐转掌心向上,沿天边向体前合拢,与肩等宽。
(图2-39)掌臂微微内收,中指回照印堂穴。而后,两肘回抽,两掌指端指向第
六、七肋间,用中指端向大包穴贯气,再向后伸出,向两侧外展。两臂转至两侧
时,转掌腕使掌心相对,向体前合拢。(图2-40)两手重叠放在肚脐上(男左手
贴肚脐,女相反),静养片刻。(图2-41)两手分开还原至体侧,慢慢睁开双眼。
Copyright © 2023-2023 福生无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