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起世经 第 12 章(节)
强调佛教的因果报应和修行的重要性。因果报应是宇宙的根本法则,人们的行为会产生相应的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通过修行,人们可以摆脱轮回之苦,获得解脱。讲述了光音天人 飞到地球,吃了食物,变成人类的过程。
接下来,诸位比丘,当世间转变并逐渐形成之时,众多众生大多投生到光音天上。这些众生生到光音天时,身心愉悦欢畅,以喜悦为食,自身散发自然的光明,还拥有神通,能够在空中飞行,具有最为殊胜美妙的色身,寿命长久,安稳快乐地居住在那里。
诸位比丘,那时世间已然坏灭完成,一片空旷虚无,梵天的宫殿中尚无众生。而光音天上福业享尽的众生,便会向下投生到梵天宫殿之中,他们并非从母胎出生,而是突然化现而出。这最初投生到梵天的众生名为娑诃波帝(“娑诃”是世界的意思,“波帝”是主宰的意思),正因如此才有了这样的名称。
诸位比丘,那时还有其他一些众生,他们在光音天福寿享尽后,舍掉光音天的身形,也在此处投生。这些众生身形端正,以喜悦为食,自身散发自然的光明,拥有神通之力,能够腾空飞行,色身最为殊胜美妙,就在梵天宫殿中长久居住。这些众生居住在此处时,没有男女之分,也没有贵贱之别,只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叫做“众生”。
再者,诸位比丘,在这样的时期,大地上生出了地肥,地肥遍布大地,凝结不动。就好比有人将乳汁熬煮成熟,乳汁表面就会凝结出一层薄膜;又如同水面上凝结的水膜。诸位比丘,此后,大地上所生的地肥,凝结不动,逐渐变得如同从乳酪中提炼出的生酥,有着这样的形态和样貌,味道甘美,如同上等的蜂蜜。
当时,众生中忽然有生性贪食的,心中想着:“我如今也可以用手指取来尝尝,试试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众生有了这样的念头后,就将手指深入地肥,深达一节,沾取地肥,放入口中吮吸品尝。尝过之后,心中欢喜,就这样一沾一吮,反复多次,便生起了贪著之心。接着,他又用手去抄取,后来干脆用手捧取,肆意地食用起来。
当这个众生这样抄取、尽情食用地肥时,又有无量其他众生看到他这般进食,也纷纷效仿,争相取来食用。诸位比丘,这些众生不断地取食地肥,他们的身体便自然而然地逐渐变得粗糙、丑陋,皮肤变得粗厚,色泽变得黯淡,容貌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散发光明,也无法再在空中飞行。因为食用地肥的缘故,他们的神通也消失了。
诸位比丘,就如同前面所说,后面的情况也是如此。从那时起,世间就陷入了黑暗。诸位比丘,正因如此,世间开始出现了最初的黑暗。
那么,在这样的时期,世间又为何会突然出现日月以及众多星宿,进而有了昼夜、半月、一月、年岁、时节等名称呢?诸位比丘,那时,日天的巨大宫殿从东方升起,环绕须弥山半山腰而行,在西方落下。西方落下之后,又从东方升起。
当时,众生看到日天的巨大宫殿从东方升起,便相互转告:“诸位贤士,是日天的光明宫殿再次从东方升起,向右环绕须弥山,将在西方落下。”第三次见到日天宫殿升起时,他们又相互说道:“诸位贤士,这是日天的光明在运行,这是日天的光明在运行啊。”所以,人们称日天为“修梨耶”(“修梨耶”,在隋代语言中是“这是彼”的意思),因此有了这样的名称。
诸位比丘,你们应当知晓,日天的宫殿,长宽高均为五十一由旬。宫殿有七重墙壁、七重栏杆,还有七重多罗树整齐排列,环绕四周,色彩斑斓,相互交错,以此作为装饰。那些墙壁,都是由金银、琉璃、玻璃、赤珠、砗磲、玛瑙等宝物建成。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设有宫门,每一座宫门都建有望楼、防御的敌台和观望台,宫殿内外还有树林、池塘、水泽、园林,其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这些树有着不同的叶子、花朵、果实和香气,随风飘散,弥漫四方。此外,还有各种鸟儿在其间鸣叫。
诸位比丘,日天的宫殿由两种物质构成,形状方正如同房屋,远远看去却好似圆形。是哪两种物质呢?即黄金与玻璃。这座日天宫殿由大量的天金和天玻璃组合而成,一半的部分是由洁净无垢、远离污浊、皎洁明亮的天金构成;另一半则由洁净明亮、经过精细打磨、毫无污垢的天玻璃构成。
诸位比丘,日天的巨大宫殿,由五种风推动使其运转。是哪五种风呢?第一种叫“持”,第二种叫“住”,第三种叫“随顺转”,第四种叫“波罗呵迦”,第五种叫“将行” 。
此外,诸位比丘,在日天宫殿前方,另有无数天众先行开道,有无数百天众、无数千天众、无数百千天众走在前面。他们行进时,各自都常享安乐,这些天众都被称为“牢行”天众,“牢行”之名便是由此而来。
还有,诸位比丘,日天宫殿中,有用阎浮檀金打造的精美辇车,辇车高十六由旬,宽八由旬,装饰华丽,极为殊胜。日天子及其眷属,就在这辆辇车中,尽情享受着天界五种欲乐带来的圆满幸福。诸位比丘,日天子的寿命为五百岁,其子孙代代相传,都在这座宫殿中治理,这座宫殿能存在整整一个劫的时间。
诸位比丘,日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散发出光芒,照亮阎浮檀金辇车;阎浮檀金辇车的光芒又照亮宫殿;随后,光芒从日天巨大的宫殿中接连不断地射出,照耀四大部洲及各个世界。诸位比丘,日天子的身体、辇车以及宫殿,总共能发出一千道光明,其中五百道光明向四周照射,五百道光明向下照射。
那么,是什么因缘使得日天子居住的巨大宫殿能够照亮四大部洲及各个世界呢?诸位比丘,有一种人,能够施行布施。他们在布施时,会施予沙门、婆罗门,以及贫穷、孤独、远道而来求助的人,所布施的物品包括饮食、坐骑、衣裳、花鬘、璎珞、涂香、床铺、房舍、灯油等,凡是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资都会布施。在布施时,他们迅速施与,真诚不虚假;或者供养那些持守戒律、功德圆满、修行善法的仙人,以各种方式侍奉他们。因为这些缘故,他们能享受无量的身心安乐。就好比在广袤的荒野、空旷的山林、辽阔的沙漠中,忽然有一池清凉、洁净、甘甜的水。有强壮的男子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燥热口渴,已经许久没有进食饮水,当他来到水池边,饮用并沐浴后,所有的口渴、困乏、燥热都消除了。走出水池后,他身心愉悦,享受着无尽的快乐,内心充满欢喜。同样的道理,这些人在布施时,因为内心清净,所以身死之后,便会投生到日天宫殿中成为天子。投生之后,便获得这座能随心快速飞行的宫殿作为果报。正因如此,日天的宫殿能够照亮四大部洲及其他世界 。
诸位比丘,还有一种人,他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放纵自己,供养持戒、功德圆满的仙人、贤士,亲近品性纯良、修行善法之人,就像前面详细说的那样。他们身死之后,便能如愿投生到日天宫殿,在那里迅速获得果报。这就是所谓的各种善业道。正因如此,日天的宫殿能够照亮四大部洲及其他世界。
还有一种人,他们修习不杀生等善业,直至拥有正确的见解,也曾供养持戒、功德圆满的仙人,也曾亲近纯善、修行正道之人。因为遇到这些清净的因缘,便得以投生到日天宫殿,获得快速的果报。正因如此,日天的宫殿能够照亮四大部洲及其他世界,具体情形就如前面所说 。
诸位比丘,六十个刹那为一罗婆,三十个罗婆为一牟休多。在无数刹那、罗婆、牟休多的时间里,日天的宫殿始终运行不止。半年向北运行,在一天之中,逐渐向北移动六俱卢奢的距离,从不偏离运行轨道;半年向南运行,同样在一天之中,逐渐向南移动六俱卢奢,也不会偏离轨道 。
诸位比丘,日天宫殿运行半年的时间里,月天宫殿在十五天内,也运行相同的距离。那么,为什么夏季常常让人感到炎热苦恼呢?诸位比丘,日天宫殿在半年向北运行期间,一天通常移动六俱卢奢,始终沿着轨道前行。但在此期间,有十个原因会导致炎热苦恼。是哪十个原因呢?
诸位比丘,在须弥山外,有一座山叫佉提罗迦山,高和宽均为四万二千由旬,色彩斑斓,十分壮观,由七宝建成。在此期间,日天宫殿的光芒照射到这座山上,使其温度升高,因此会产生炎热的感觉,这是第一个导致炎热的原因。
此外,在佉提罗迦山外,还有一座山叫伊沙陀罗山,高和宽均为二万一千由旬。日天宫殿的光芒照射到这座山上,使其产生热感,这是第二个导致炎热的原因。接下来,由乾陀山,高和宽均为一万二千由旬,这是第三个原因;善现山,高和宽均为六千由旬,这是第四个原因;马片头山,高和宽均为三千由旬,这是第五个原因;尼民陀罗山,高和宽均为一千二百由旬,这是第六个原因;毗那耶迦山,高和宽均为六百由旬,这是第七个原因;轮围山,高和宽均为三百由旬,这是第八个原因;从大地向上一万由旬的虚空中,有夜叉居住的玻璃宫殿,这是第九个原因;四大部洲、八万小洲,以及这些洲中的其他大山、须弥山王等,这是第十个原因。具体情形都和佉提罗迦山一样,这就是日天宫殿在半年向北运行时,导致炎热的十个原因 。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会产生寒冷呢?诸位比丘,日天宫殿在半年之后,逐渐向南运行,此时又有十二个原因会产生寒冷。是哪十二个原因呢?
诸位比丘,在须弥山和佉提罗迦山之间,有一片须弥留海,宽八万四千由旬,广阔无边,海中生长着大量的优钵罗花、钵头摩花、拘牟陀花、奔荼梨迦花等,花香四溢。日天宫殿的光芒照射到这片海面上,这是第一个导致寒冷的原因。
按照顺序,伊沙陀罗山是第二个原因;由乾陀山是第三个原因;善现山是第四个原因;马片头山是第五个原因;尼民陀罗山是第六个原因;毗那耶迦山是第七个原因;轮围大山是第八个原因。这些海中生长的各种花朵,具体情形和佉提罗迦山处一样 。
此外,阎浮洲中,所有河流流经之处,被日天宫殿的光芒照射,因此产生寒冷,简略来说,这是第九个导致寒冷的原因。就像阎浮洲有众多河流一样,瞿陀尼洲的河流数量更多,日天宫殿的光芒照射到那里,寒冷之感更甚,这是第十个原因。如同瞿陀尼洲的河流情况,弗婆提洲的河流数量又比瞿陀尼洲更多,这是第十一个原因。再如弗婆提洲,郁单越洲的河流数量又比弗婆提洲多得多,日天宫殿的光芒照射到此处,产生寒冷,这是第十二个原因。
诸位比丘,日天宫殿在半年向南运行时,每天移动六俱卢奢,不偏离轨道,正是因为有这十二个原因,所以才会产生寒冷。
诸位比丘,是什么因缘导致在冬分时夜晚长而白天短呢?诸位比丘,日天的宫殿在经过半年时间后,逐渐向南运行,每天移动六俱卢奢的距离,从无偏差。此时,日天的宫殿位于阎浮洲最南端,此处地形狭窄,太阳快速掠过。诸位比丘,正因如此,在冬分时,白昼短暂而夜晚漫长。
诸位比丘,又是什么因缘使得在春夏之时白天长而夜晚短呢?诸位比丘,日天的宫殿在经过半年后,逐渐向北运行,每天同样移动六俱卢奢的距离,从不偏离轨道。此时,日天的宫殿在阎浮洲中部运行,此地地域宽广,太阳运行时间较长,所以白昼漫长。诸位比丘,由于这个缘故,春夏时节白昼长而夜晚短。
诸位比丘,当阎浮洲处于正午时分,弗婆提洲的太阳开始落下,瞿陀尼洲的太阳刚刚升起,郁单越洲则正值半夜。若瞿陀尼洲是正午,此时阎浮洲太阳开始落下,郁单越洲太阳初升,弗婆提洲则在半夜。要是郁单越洲正午,瞿陀尼洲太阳开始落下,弗婆提洲太阳初升,阎浮洲正处半夜。当弗婆提洲正午时,郁单越洲太阳开始落下,阎浮洲太阳初升,瞿陀尼洲正值半夜。
诸位比丘,阎浮洲人所说的西方,在瞿陀尼洲人看来是东方;瞿陀尼洲人所说的西方,郁单越洲人认为是东方;郁单越洲人所说的西方,弗婆提洲人视为东方;弗婆提洲人所说的西方,阎浮洲人却当作东方。南北方的情况也是如此。世尊为此说了一首优陀那偈:
世界安住又坏灭,日月出现云遮天;
十二重风劲吹起,众多天众行在前。
望楼随风而立处,天身光芒照人间;
布施持戒造善业,时光刹那不停转。
炎热源于十种因,寒冷来由十二般;
昼夜变化与正午,四方方位各有辨。
诸位比丘,月天的宫殿,长宽高均为四十九由旬,四周环绕着七重墙壁、七重栏杆、七重铃网,还有七重排列整齐的多罗树,色彩斑斓,十分壮观。那些墙壁都是由金银乃至玛瑙等七宝建成。东西南北四面的宫门,各自建有装饰华丽的望楼。宫殿内外,各种鸟儿相互和鸣,详细情形如同前面描述的日天宫殿一样。
诸位比丘,月天的宫殿完全由天银和天青琉璃交错建成。其中两份是天银,洁净无垢,没有丝毫杂质,质地皎洁,光芒耀眼;剩下的一份是天青琉璃,也极为纯净,表里透亮,光明能够照射到很远的地方。
诸位比丘,月天子那无比殊胜的宫殿,由五种风牵引运行。是哪五种风呢?一是“持”,二是“住”,三是“顺”,四是“摄”,五是“行” 。因为有这五种风的牵引,月天的宫殿才能在空中运行。
诸位比丘,在月天宫殿前方,也有无量的诸天宫殿在前面引导,还有无量百千万数的天子们同样在前面行进。他们在前行时,始终享受着无量的各种快乐,这些天子都有各自的名字。
诸位比丘,在月天的巨大宫殿中,有一辆由青琉璃制成的大车辇,车辇高十六由旬,宽八由旬。月天子和天女们就在这辆车辇中,尽情享受着天界各种五欲带来的快乐,欢娱自在,随心所欲地出行。
诸位比丘,月天子的寿命按照天界的年月计算为五百岁,他的子孙代代相传,都在此处治理。而这座宫殿能够存在一个劫的时间。
诸位比丘,月天子身体各部位发出的光芒,先照亮那辆青琉璃车辇,车辇的光芒又照亮月天宫殿,月天宫殿的光芒进而照亮四大部洲。诸位比丘,月天子有五百道光芒向下照射,还有五百道光芒向四周照射,所以月天被称为“千光明”,也被叫做“凉冷光明” 。
诸位比丘,是什么因缘使得月天的宫殿能够照亮四大部洲呢?因为有人在过去布施沙门、婆罗门,以及贫穷、孤独、远道而来的乞食者,布施的东西包括饮食、坐骑、衣服、花鬘、香料、床铺、房舍等各种生活物资。在布施时,他们及时给予,没有谄媚、歪曲之心;或者供养那些持戒、功德圆满的仙人,这些仙人品性正直纯善。由于这些因缘,他们享受了无量的身心快乐。就好比在空旷的山林、荒野沙漠中有一池清凉、纯净、甘美的水,有人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又饥又渴,燥热难耐,他进入池中沐浴饮水后,消除了所有的痛苦,享受着无尽的快乐。同样,因为上述因缘,这些人得以投生到月天宫殿中,享受福报。
诸位比丘,还有人断除杀生,直至断除饮酒和放纵行为,供养侍奉有德行的仙人,这样就能投生到月天宫殿中,其光芒照亮四大部洲。又或者有人断除杀生,直至拥有正确的见解,从而获得能在空中快速飞行的宫殿,这些都被称为善业道 。
那么,是什么因缘使得月天的宫殿会逐渐显现呢?诸位比丘,这有三个原因。哪三个原因呢?一是月天宫殿背向太阳的一面逐渐转出;二是身形为青色的天众,他们的服饰、璎珞全是青色,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会遮蔽月天宫殿,因为被遮蔽,所以月亮的形状会逐渐显现;三是从日天的宫殿会同时流出六十道光芒,遮挡住月轮,由于这些因缘,月亮便逐渐显现出来。
又是什么因缘使得月天的宫殿圆满明净地呈现呢?诸位比丘,同样有三个原因。其一,此时月天宫殿面向太阳的一面完全转出,因此圆满地显现;其二,青色天众的衣服、璎珞都是青色,他们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会遮蔽月天宫殿,但在每月十五日这天,月宫最为圆满,光芒炽盛,就好比在大量的油中点燃大火炬,其他小灯的光芒都会被掩盖。同样,月天宫殿在十五日这天,光芒能够掩盖其他光线;其三,日天宫殿的六十道光芒,原本会遮挡月轮,但在每月十五日这天,月天宫殿圆满无缺,各个方向都没有遮蔽,此时日光也无法再掩盖月光。
那么,是什么因缘使得月天宫殿在每月黑月(指农历后半月)的第十五天完全看不见呢?诸位比丘,在黑月的第十五天,月天宫殿离日天宫殿最近,由于被日光完全掩盖,所以完全看不到。
又是什么因缘使得这座宫殿被称为“月”呢?诸位比丘,这座月天宫殿在黑月期间,从第一天开始,一直到月末,其光明和威德会逐渐减弱,因为这个缘故,被称为“月” 。
是什么因缘使得月天宫殿中会出现阴影呢?诸位比丘,在我们所处的大洲中有一棵阎浮树,这个大洲也因此树被命名为阎浮洲。这棵树高大无比,它的影子投射到月轮上,所以月天宫殿中会出现阴影。
是什么因缘使得世间有河流流淌呢?诸位比丘,因为有太阳所以产生热量,有热量就会有炙烤,有炙烤就会有蒸发,有蒸发就会产生汗湿,因为汗湿,山中的水分就会流出形成水流,从而汇聚成河流。诸位比丘,由于这个缘故,河流在世间流淌。
是什么因缘使得世间出现五种种子呢?诸位比丘,在东方的众多世界中,有的已经形成后坏灭,有的坏灭后又重新形成,有的形成后处于安住状态;南方、西方、北方的世界,其形成、坏灭和安住的情况也是如此。这时,阿那毗罗大风会从其他处于形成或安住状态的世界,将五种种子吹到我们这个世界,不断吹散,直至广泛散布。这五种种子分别是根子、茎子、节子、接子、子子。
诸位比丘,阎浮树的果实像摩伽陀国容量一斛的瓮那么大,摘下果实的时候,汁液就会随之流出,颜色如同乳汁般洁白,味道尝起来像蜂蜜一样甜美。阎浮树的果实,根据生长方向会带来五种益处,对应东南西北以及上下六个方向。向东生长的果实,会被乾闼婆们共同食用;向南生长的果实,被七大聚落的人们食用。哪七大聚落呢?一是不正叫,二名叫唤,三不正体,四贤,五善,六牢,七胜。在这七个大聚落中有七座黑山,一座叫偏厢,二名一搏,三小枣,四何发,五百偏头,六能胜,七最胜。这七座山中,有七个梵仙居住的洞窟,分别住着善眼、善贤、小、百偏头、烂物池、黑入、增长这七位梵仙。向西生长的果实,被金翅鸟等吞食;向上生长的果实,由虚空夜叉们共同享用;向下生长的果实,会被海中的各种生物取食。关于此事有一首优陀那偈。
这段文言文讲述了世界初起时众生的生活变化,以及从食地味到出现耕种、私有制,进而产生国王、阶级的过程。我会以通俗语言,详细阐述其中的因果与发展脉络。
起初宣讲降雨的多寡,以及宫殿如何显现;接着说明诸多事务与风相关,众多天众在前方行进。还有辇舆的情况、天子的寿命,身体光芒照亮四方;凭借布施持戒的善业,时光在刹那、罗婆间流逝。月亮被遮蔽、消失不见,以及出现阴影的缘由;世间河流、种子的来历,最后讲到阎浮树的种种。
诸位比丘,在劫初之时,众生食用地味,从中获得诸多益处,得以长久地生活在世间。然而那时的人们,如果食用过多地味,面色就会变得不好;若食用较少,容光反而更加焕发。就在那个时候,因为外在形貌的差异,众人开始相互欺瞒,彼此争论谁优谁劣。那些自认为优胜的人产生了傲慢之心,由于这种傲慢,地味便消失不见,接着生长出地皮,地皮同样具有色泽和美味。它的颜色如同盛开的羯尼迦罗花般艳丽,味道好似经过煎煮、除去渣滓蜡质的纯蜜般甜美。
那些众生聚集在一起,忧愁苦恼,捶胸顿足,大声哭喊,神情迷茫困顿,他们高呼着:“哎呀,我的地味啊!哎呀,我的地味啊!”就如同现在的人,品尝到美味后,会感叹“这是我的美味”,执着于旧有的名称,却不明白其中真正的含义,那些众生也是如此。
当时,众生食用地皮,也在世间生活了很久。食用较多的人,身形变得粗糙;食用较少的人,体态更为优美。因为彼此的优劣差异,傲慢之心相互欺凌,地皮也随之消失,继而生长出林蔓。林蔓形态美观,香味俱佳,其颜色如同盛开的迦蓝婆迦花,割开后汁液流淌,如同纯蜜一般。众生依旧像之前一样,聚集起来忧愁烦恼。
就这样依次更替,林蔓消失后,粳米出现了。这些粳米无需耕种,自然生长,没有芒刺和外壳,米粒纯净,香味十足。那时的众生食用了粳米之后,身体内便有了脂髓、皮肉、筋骨、脓血,体内的泉脉开始流通,男女的生殖器官也显现出来。生殖器官出现后,贪染之心随即生起,因为有了贪染,便频繁地相互注视。多次相看之后,爱欲之情萌生,因为爱欲,他们便在隐蔽之处行男女之事,进行不净的欲望行为。
此时,还有其他没有做过这种事的众生,见到后斥责道:“嘿,你这人做的事太恶劣了,怎么能这样!”当时,那些行不净之事的众生,立刻心生惭愧,陷入不善的恶行之中,于是便有了“波帝”这个名字(“波帝”在隋代语言中是“堕”的意思,引申为“夫主”)。那些陷入恶行的众生,与他们有同样行为的人会带着饭食前来,送给他们,并对女子说:“你有了堕落的行为,你有了堕落的行为。”因此,女子被称为“婆梨耶”(隋言“饭食”,引申为“妇”)。
诸位比丘,因为这个缘故,那些先从光音天投生到世间的优秀众生,见到世间出现夫妻之事,心中生出厌恶轻视之情,他们左手将行不净之事的人抓住,右手把他们推开,让他们离开那个地方。那些夫妻,有的离开两个月,有的离开三个月,之后又回来了,人们就用木杖、土块、瓦片、石头打他们,说道:“你们好好把丑事藏起来,好好藏起来!”所以,如今女子出嫁时,有的人会投掷鲜花,有的人会投掷金银、衣服、罗阇(罗阇是梵语,指将稻谷熬制而成的花),并念诵祝福的话语:“愿你这新妇,平安快乐。”
诸位比丘,就这样,往昔众人将这些行为视为恶行,如今的人却把它们当作好事。因为这个缘故,众生在世间的行为中,不断地行恶。如此发展下去,人们开始建造各种房舍,用来掩盖这些恶业。有偈语说道:
“初作占婆城,后作波罗奈。
过劫残末际,规度王舍城。”
诸位比丘,因为这个缘故,那些先投生到世间的优秀众生,建造了村庄、城池、聚落、国邑、王都、宫室以及其他住所,使世间变得繁荣,这些事物依次出现。
诸位比丘,当众生的非法行为越来越多的时候,有一些众生福运和寿命已尽,他们从光音天舍身投生,在母腹中受胎,诞生肉身。因为这个缘故,世间的人逐渐增多,非法之事也日益增加。
诸位比丘,那些先出生在世间的优秀众生,凭借过去剩余的福力,无需耕种就有粳米自然生长。如果有人需要,早晨去取,到了傍晚,粳米又会重新生长出来;傍晚去取,早晨又会生长,和之前成熟的一样。如果没有去取,粳米依旧留在那里。
后来,众生的福分渐渐浅薄,变得懒惰懈怠,贪婪吝啬之心产生,他们心想:“如今这些粳米,不用耕种就能得到,何必辛苦地早晚分别去取,白白让自己劳累。我不如一次多取一些。”于是就把早晚两时该取的粳米一并取走。
有其他众生叫他:“吃饭的时间还没到,我们一起去收粳米吧。”那人回答:“我已经把早晚的粳米都取来了,你要去就自己看着时间吧。”其他众生心想:“这人真会做事,能让自己轻松自在,一次就把早晚的粳米都取了,我也可以一次取够两三日的食物。”于是也这样做了。
这时,又有其他众生叫他们一起去收粳米,他们回答:“我之前已经取了够吃三日的分量,你自己看着办吧。”其他众生听了,又想:“这人真聪明,我也应该一次取够四五日的分量存起来。”因为这个缘故,那时的粳米渐渐长出了皮壳包裹米粒,被割取过的地方就不再生长,没有割取的地方依旧像原来一样。于是,稻谷便有了不同的生长阶段,一丛丛地生长。
这时,众生聚集在一起,忧愁哭泣,相互说道:“我回忆起往昔所投生的身体,以喜悦为食,自身散发光明,能够自在地在空中飞行,容貌神色最为殊胜,寿命长久。后来突然出现了地味,它色香味俱全,我们吃了也能长寿。但吃得多的人,身形变得粗糙;吃得少的人,面色反而更好。大家因为争强好胜,产生了傲慢之心,才有了差别。也正因如此,地味消失,接着生出地皮,然后是林蔓,再之后是粳米,直到现在长出皮壳,割了就不再生长,不割的还留在那里。因为这些缘故,稻谷才成了现在这样分阶段生长、一丛丛的样子。我们如今应该划分界限,确定各自的范围,那是你的区域,这是我的区域,并且立下约定,侵犯的人要受惩罚。”
诸位比丘,因为这个缘故,世间便有了界限、惩罚等说法。
那时,众人中有一个众生,为了自己的稻谷,偷取他人的稻谷。其他人看到后,斥责道:“嘿,你这人做的事太恶劣了,太恶劣了!你自己有稻谷,为什么还要偷别人的东西!”斥责完后把他放了,还说:“不要再这样了。”然而这个众生又犯了同样的错误,人们依旧斥责后将他放走。如此再三,他仍不知悔改,人们便用难听的话责骂他,打他的头,拉着他的手臂带到众人面前,告诉大家:“这个人偷东西!”而这个小偷在众人面前,拒不承认,还与大家争论,对众人说:“这些人用难听的话辱骂我,还打我的头!”
当时,众人聚集在一起,忧愁哭泣,相互说道:“我们如今到了如此艰难恶劣的境地!我们已经生出了不善的恶法,产生了诸多烦恼,这会增长未来生老病死的苦果,我们将会堕入恶趣。现在更是亲眼看到有人动手打人,拉扯驱赶,责骂侮辱。我们如今应该推选正直的人,立他为主,让他来守护我们。对于应该斥责的人,就公正地斥责;对于应该惩罚的人,就公正地惩罚;对于应该驱赶的人,就公正地驱赶。我们各自田里的稻谷,自己收割,如果守护的主人有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凑集物资供养他。”
众人商量妥当后,便一起推选正直的人作为守护主。当时,在众人之中,只有一个人身材最为高大,容貌圆满端庄,仪态特别出众,美妙可观,身形、神色、威严、光芒无一不具备。于是,众人来到这个人面前,说道:“善哉,贤士!你为我们做公正的守护者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田地边界,你负责管理,不要让大家相互侵犯。应该斥责的就公正地斥责,应该惩罚的就公正地惩罚,应该驱赶的就公正地驱赶。我们收获的稻谷,会分给你,不会让你缺少。”
那人听后,便答应下来,为大家做守护主,他公正地斥责、惩罚、驱赶,没有丝毫偏袒。众人收集稻谷供养他,从不短缺。他就这样依法成为了公正的主人,因为从众人的稻田中获取了一部分作为报酬,所以被称为“刹帝利”(隋言“田主”)。当时,众生都欢喜地依照他的教导行事。
这位刹帝利在处理事务时,智慧巧妙,在众人之中,光芒最为耀眼,所以又被称为“曷啰阇”(隋言“王”)。众人立他为大平等王,因此他又被叫做“摩诃三摩多”(隋言“大平等”)。
诸位比丘,摩诃三摩多王有个儿子,名叫乎卢遮(隋言“意喜”)。诸位比丘,乎卢遮做王的时候,人们称他为诃夷摩迦(隋言“舍者”)。乎卢遮王有个儿子,名叫迦梨耶那(隋言“正真”)。诸位比丘,迦梨耶那做王的时候,人们称他为帝罗阇(隋言“胡麻生也”)。迦梨耶那王有个儿子,名叫婆罗迦梨耶那(隋言“最正真者”)。诸位比丘,婆罗迦梨耶那做王的时候,人们称他为阿跋罗骞陀(隋言“云片”)。阿跋罗骞陀王有个儿子,名叫乌逋沙他(隋言“斋戒”)。诸位比丘,乌逋沙他王在位的时候,人们称他为多罗承伽(隋言“木胫”)。
乌逋沙他王头顶上自然长出一个肉疱,肉疱裂开后,生出一个童子,容貌端正奇特,具备三十二种大人的特征。童子出生后便喊道:“摩陀多(隋言“持我”)。”这位头顶生出的童子,拥有圆满的神通和强大的威力,统治四大部洲,自在地治理教化。诸位比丘,这六位国王,寿命无量。
这位顶生王,右大腿上生出一个肉疱,肉疱中生出一个童子,容貌端正奇特,同样具备三十二种大人之相,名叫右髀生。他拥有强大的威力,统治四大部洲。右髀生王左大腿上生出一个肉疱,肉疱中生出一个童子,也具备三十二种大人之相,名叫左髀生。他拥有威德之力,统治三大部洲。左髀生王右膝上生出一个肉疱,肉疱中生出一个童子,威德和前面的人一样,统治二大洲。右膝王左大腿上生出一个肉疱,肉疱中生出一个童子,威德如前,统领一大洲。
诸位比丘,从那以后,出现了许多转轮王,他们各自统领一个大洲。你们应当知晓,诸位比丘,按照这样的顺序,最初众人拥立大平等王,接着是意喜王、正真王、最正真王、受斋戒王、顶生王、右髀王、左髀王、右膝王、左膝王、已脱王、已已脱王、体者王、体味王、果报车王、海王、大海王、奢俱梨王、大奢俱梨王、茅草王、别茅草王、善贤王、大善贤王、相爱王、大相爱王、叫王、大叫王、尼梨迦王、那瞿沙王、狼王、海分王、金刚臂王、床王、师子月王、那耶坻王、别者王、善福水王、炽热王、作光王、旷野王、小山王、山者王、焰者王、炽焰王。
诸位比丘,炽焰王的子孙代代相传,共有一百零一位,他们都在逋多罗城治理天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为降怨,因为他能够降伏众多仇敌,所以被称为降怨。
诸位比丘,降怨王的子孙相承,在阿逾阇城治理教化,共有五万四千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难胜。
诸位比丘,难胜王的子孙相承,在波罗奈城治理教化,共有六万三千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难可意。
诸位比丘,难可意王的子孙相承,在迦毗罗城治理教化,共有八万四千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梵德。
诸位比丘,梵德王的子孙相承,在白象城治理教化,共有三万二千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象德。
诸位比丘,象德王的子孙相承,在拘尸那城治理教化,共有三万二千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藿香。
诸位比丘,藿香王的子孙相承,在优罗奢城治理教化,共有三万二千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那伽那嗜。
诸位比丘,那伽那嗜王的子孙相承,在难降伏城治理教化,共有三万二千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降他。
诸位比丘,降他王的子孙相承,在葛那鸠遮城治理教化,共有一万二千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胜军。
诸位比丘,胜军王的子孙相承,在彼波城治理教化,共有一万八千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天龙。
诸位比丘,天龙王的子孙相承,在多摩梨奢城治理教化,共有二万五千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海天。
诸位比丘,海天王的子孙相承,依旧在多摩梨奢城治理教化,共有一万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也叫海天。
诸位比丘,海天王的子孙相承,在檀多富罗城治理教化,共有一万八千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善意。善意王的子孙相承,在王舍大城治理教化,共有二万五千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善治化。
诸位比丘,善治化王的子孙相承,又回到波罗奈城治理教化,共有一千一百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大帝君。
诸位比丘,大帝君王的子孙相承,在茅主大城治理教化,共有八万四千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又叫做海天。
诸位比丘,海天王的子孙相承,回到逋多罗城治理教化,共有一千五百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苦行。
诸位比丘,苦行王的子孙相承,回到茅主大城治理教化,共有八万四千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地面。
诸位比丘,地面王的子孙相承,回到阿逾阇城治理教化,共有一千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持地。
诸位比丘,持地王的子孙相承,回到波罗奈大城治理教化,共有八万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地主。
诸位比丘,地主王的子孙相承,在寐须罗城治理教化,共有八万四千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大天。
诸位比丘,大天王的子孙相承,在寐须罗大城治理教化,共有八万四千位国王。这八万四千位国王都在寐须罗大城的庵婆罗林中,修行清净的梵行。其中最后几位国王,依次名为尼寐王、次没王、次竖齐王、次诃奴王、次优波王、次奴摩王、次善见王、次月见王、次闻军王、次法军王、次降伏王、次大降伏王、次更降王、次无忧王、次除忧王、次肩节王、次节王、次摩罗王、次娄那王、次方主王、次尘者王、次迦罗王、次难陀王、次镜面王、次生者王、次斛领王、次食饮王、次饶食王、次难降王、次难胜王、次安住王、次善住王、次大力王、次力德王、次竖行王。
诸位比丘,竖行王的子孙相承,在迦摄波城治理教化,共有七万五千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庵婆梨沙。
诸位比丘,庵婆梨沙王有个儿子,名叫善立。
诸位比丘,善立王的子孙相承,在波罗大城治理教化,共有一千一百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鸡梨祁。
诸位比丘,当时迦叶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出现在世间,有菩萨在那时修行梵行,后来投生到兜率天。鸡梨祁王有个儿子,名叫善生。善生王的子孙相承,回到逋多罗城治理教化,共有一百零一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耳者。耳者王有两个儿子,大的叫瞿昙,小的叫婆罗堕阇。瞿昙王有一个儿子,名叫甘蔗种。
诸位比丘,甘蔗种王的子孙相承,回到逋多罗城治理教化,共有一百零一位甘蔗种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不善长。
诸位比丘,不善长王又生下四个儿子,第一个叫优牟佉,第二个叫金色,第三个叫似白象,第四个叫足瞿。足瞿王有个儿子,名叫天城。天城有个儿子,名叫牛城。牛城王的子孙相承,在迦毗罗婆城治理教化,共有七万七千位国王。其中最后一位国王,名叫广车王,之后依次是别车王、坚车王、住车王、十车王、百车王、九十车王、杂色车王、智车王、广弓王、多弓王、兼弓王、住弓王、十弓王、百弓王、九十弓王、杂色弓王、智弓王。
诸位比丘,智弓王又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叫师子颊,一个叫师子足。师子颊王继承王位,又生下四个儿子,第一个叫净饭,第二个叫白饭,第三个叫斛饭,第四个叫甘露饭。此外还生下一个女儿,名叫甘露。
诸位比丘,净饭王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叫悉达多,一个叫难陀。白饭王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叫帝沙,一个叫难提迦。斛饭王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叫阿泥娄驮,一个叫跋提梨迦。甘露饭王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叫阿难陀,一个叫提婆达多。甘露女只有一个儿子,名叫世婆罗。诸位比丘,菩萨有一个儿子,名叫罗睺罗。
诸位比丘,按照这样的顺序,从太平等王以来,子孙代代相传,形成最为尊贵的种族,到罗睺罗童子这一代修成阿罗汉,断除一切烦恼,终结生死轮回,不再有后世的投生。
诸位比丘,因为这个缘故,在往昔的时候,尊贵的刹帝利种姓在世间诞生,他们依据正法行事,而非违背正法。诸位比丘,正因有这样的正法,世间的刹帝利才成为最为尊贵的种姓。
那时,还有其他一些众生,心中思考:“世间的一切有为法,如同疾病、痈疮,又如巨大的毒箭。”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们舍弃有为法,在山林水泽之中建造草庵,静坐修习禅定。如果有生活所需,他们或者在早晨,或者在傍晚,暂时走出草庵,到村落中乞食。众人见到他们,便根据他们的需求给予食物,还为他们建造住所,并称赞道:“这些众生,最善于修持善业,他们舍弃了世间充满贪嗔痴的不善之法,这就是婆罗门。” 因为这个缘故,婆罗门种姓在世间诞生。
这些人中,有的未能修成禅定,于是依赖村落生活,大多教授咒术,因此他们又被称为“教化者”。又因为他们常进入村舍,所以也被叫做“向聚落者”。还因为他们为了满足各种欲望,所以也被称为“成就欲者”。因为这些缘故,在往昔的时候,尊贵的、具有高尚品行的婆罗门种姓在世间诞生,他们同样依据正法行事,而非违背正法。
还有另外一类众生,从事各种谋求利益的技艺、工艺、艺术等谋生之事,因为这个缘故,他们被称为“毗舍”。所以,往昔毗舍种姓在世间出现,他们也是依循正法,而非违背正法。
诸位比丘,这三种种姓在世间诞生之后,后来又有第四种种姓在世间出现。诸位比丘,有一种人,他们各自诋毁自己家族原本的法统,剃掉头发胡须,穿上袈裟,舍弃世俗生活,出家修行。他们口中宣称:“我成为沙门了。”如此宣称之后,便成就了出家的心愿。婆罗门种姓、毗舍种姓的人出家也是如此。有一种人,如同前面所说,诋毁家族法统,舍弃世俗出家,口中自称“我作沙门”,便成就了出家的心愿,因此有了“正愿”这一种类。
诸位比丘,有些刹帝利,身、口、意所造的都是恶行,因为这些恶行,他们在身死命终之后,将一直承受痛苦。婆罗门种姓、毗舍种姓的人如果行恶,也是如此。
又有些刹帝利,身、口、意所造的都是善行,因为这些善行,他们在身死命终之后,将一直享受快乐。婆罗门种姓、毗舍种姓的人行善,也是如此。
诸位比丘,还有些刹帝利,身、口、意所造的行为善恶夹杂,因为这两种行为,他们在身死命终之后,将承受苦乐参半的果报。婆罗门种姓、毗舍种姓的人也是这样。
诸位比丘,更有些刹帝利,怀着正信出家,修习三十七种助道之法,能够断尽一切烦恼,使心灵得到解脱,智慧得到解脱,亲身证悟佛法,获得各种神通。在证悟之后,他们口中宣称:“我的生死轮回已经终结,清净的梵行已经确立,该做的修行已经完成,不会再有后世的投生。” 婆罗门种姓、毗舍种姓的人如果修行有成,也是如此。
诸位比丘,这三种种姓的人,在后世能够成就明行足,修成阿罗汉,这是最为殊胜的。
诸位比丘,梵王裟呵婆底,曾经在我面前说过这样的偈颂:
“刹利胜生者,若出诸种姓。
明行足成就,彼胜诸天人。”
诸位比丘,梵王娑呵波底的这首偈颂说得很好,并非不好,我已经认可。诸位比丘,我,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即佛陀的尊号),也说过同样的道理。
诸位比丘,就像我依次详细讲述的那样,世间如何生成、如何坏灭、如何安住。诸位比丘,作为教导弟子的师长,为声闻弟子所应做的,给予怜悯、带来利益,施行慈悲,我都已经做到了。你们应当依照佛法修行。
诸位比丘,如果在旷野、空寂之处、山林树下、空闲房屋、静室、洞窟、山崖石龛、坟墓之间、露天之地,这些远离村落的地方,用草木等搭建庵舍,你们这些比丘,应当在这些地方修习禅定,不要放纵懈怠,以免日后后悔。这是我的教诲。
佛说完这部经之后,诸位比丘满心欢喜,信受奉行。
Copyright © 2023-2025 福生无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