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是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它主要用于治疗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表现为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等症状
组成
桂枝 三两,去皮(9g) 甘草 二两,炙(6g) 大枣 十二枚,擘(6枚) 芍药 六两,(18g) 生姜 三两,切(9g) 胶饴 一升(30g)。
方歌
小建中汤君饴糖,
方含桂枝加芍汤,
温中补虚和缓急,
虚劳里急腹痛康。
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
虚劳腹冷服之瘥(chài病愈)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
功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方解
本方病证因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症虽不同,病本则一,总由中焦虚寒所致。治当温中补虚而兼养阴,和里缓急而能止痛。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本方是由桂枝汤倍芍药,重加饴糖组成。然其理法与桂枝汤有别,桂枝汤以桂枝为君,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营卫不和证。本方以饴糖为君,意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主治中焦虚寒,虚劳里急证。
本方与理中丸同为温中祛寒之剂,但理中丸纯用温补药物,以温中祛寒,益气健脾为主。小建中汤乃温补药配以调理肝脾之品,重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既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剂,又为调和阴阳,柔肝理脾之常用方。临床以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脉细弦为辨证要点。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脘疼痛忌用。
2、加减变化:若中焦寒重者,可加干姜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力;兼有气滞者,可加木香行气止痛;便溏者,可加白术健脾燥湿止泻;面色萎黄,短气神疲者,可加人参、黄芪、当归以补养气血。
3、现代运用:本方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4、使用注意: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脘疼痛忌用。
小建中汤:五脏皆补
《伤寒论》第一个方子的是“桂枝汤”,张仲景的想法我猜是:正气是关键,有了正气才能祛除邪气。
桂枝汤 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张仲景既用它治外感病,也用它治内伤杂病。
如果把桂枝汤的芍药量翻倍,加上饴糖,则变成了一个彻底的补脾胃方子,叫小建中汤。
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就变成了黄芪建中汤。其组成如下:
黄芪15克、饴糖30克、桂枝9克、白芍20克、炙甘草9克、生姜15克、大枣18个(掰开)。一般都是用前面六个药,煮了之后兑入饴糖。
《金匮要略》:“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就是说黄芪建中汤可以补益身体诸多不足,不足就是虚,像气虚、气短、乏力、虚汗多?;
劳心劳力过度导致身体发虚;五脏气血枯竭;
小儿挑食厌食偏食爱吃零食,过敏性疾病;大病慢性病后期等的消瘦疲劳。
这张方子里头,有大量的饴糖。饴糖是什么?饴糖就是麦芽糖,有不少饭馆做早点,有那种糖油饼,糖油饼上面那层甜甜的,黄黄的东西,那就是用饴糖做的。
五脏皆虚从中治,黄芪建中汤就是因为有饴糖才能称之为“建中”。
糖肯定是甜的,甘能缓能补。所以饴糖有补气养血的作用,有甘缓止痛的作用,而且饴糖这味药非常好消化,不会加重脾胃负担。
这里我们应当注意的是,饴糖不能够随便用其他东西代,用蔗糖代是不行的,用蜂蜜代也是不行的。
在补剂的“黄芪建中汤”中,桂枝汤加倍芍药再加饴糖,因为造酒的时候,是上面那层液体蒸馏出酒,所以酒可以“引诸药至至高之分”
而下面的余渣最底下可以提炼出饴糖,因此饴糖的药性除了补脾胃之外,更可说是把桂枝汤的药性黏住,然后压到腹部以及肚脐以下。
原本入心的桂枝,就被拉了一些药性到小肠及丹田的区块,小肠本来和心就是表里关系,小肠火来自心火。
在小肠区块的桂枝“心火”药性又大大帮助了人的消化能力。中医叫做“火生土”。心火衰微了,那么胃腐熟食物就没有力量。
这样的人,往往早上吃了饭,到晚上都不知道饿。因为胃的消化功能靠的是那股热气,这股热气就来源于心,就像土地长养万物,来源于太阳的照射一样,缺乏太阳照射的南北极,阴冷草木难生。
这时,重要的不是健胃消食,而是暖心阳。心阳一振作,胃就有劲了。直接用点桂枝,补补心火,使心火能生胃土,就有效果了。
黄芪建中汤中用桂枝就是这个道理。
而丹田一暖,命门火也大大得助,同时补消化又补肾阳。
而加倍的芍药,搭上了桂枝,桂枝外散的力道被缩小,作用点又拉低了,就会变成从脾胃斜上去“平肝”,治肝虚乘脾,再加上芍药原本就有养肝血的功效,合起来就变成补肝了。
再加点黄芪,加强补肺的功能,一个人身体内亏虚到了一定程度,需要进补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要用“甘”性药物循序渐进的进补。
同时注意,此时进补需要温补,补充身体内的“虚弱亏空”的脏腑,而黄芪在这方面尤为擅长。
所以黄芪建中汤几乎是五脏皆补,且补而非常温和,饴糖、生姜、红枣、甘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材,这里面除了芍药是酸酸的,桂枝有甜味,甘草有甜味,大枣有甜味,麦芽糖绝对有甜味,这个生姜有点辣辣的,基本上以甜为主,可以说男女老少都适合。
推荐阅读
中药:白芍
小建中汤 竟
Copyright © 2023-2025 福生无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