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福生无量 > 首页 > 方剂 > 实脾散

主治: 脾肾阳虚气滞,水气内停之阴水。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




实脾散
(方歌)






组成

厚朴 去皮,姜制,炒  白术  木瓜 去瓣  木香 不见火  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 炮,去皮脐  白茯苓 去皮  干姜 炮,各一两(各30g)  甘草 炙,半两(15g)


方歌

实脾苓术与木瓜,
甘草木香大腹加,
草寇附姜兼厚朴,
虚寒阴水效堪夸。

实脾术苓草木厚,
腹果木瓜姜附蔻。



用法

切成小块,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服(现代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

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方解

本方所治之水肿,亦谓阴水,乃由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气内停所致。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肢体浮肿;水为阴邪,其性下趋,故身半以下肿甚;脾肾阳虚,失于温煦,则手足不温;水气内阻,气机不畅,则胸腹胀满;脾阳不足,腐熟无权则便溏;口中不渴,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为阳虚水停之征。治以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方中以附子、干姜为君,附子善于温肾阳而助气化以行水;干姜偏于温脾阳而助运化以制水,二药相合,温肾暖脾,扶阳抑阴。臣以茯苓、白术渗湿健脾,使水湿从小便去。

佐以木瓜除湿醒脾和中;厚朴、木香、大腹子(槟榔)、草果行气导滞,令气化则湿化,气顺则胀消,且草果、厚朴兼可燥湿,槟榔且能利水。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和中,生姜兼能温散水气,甘草还可调和诸药,同为佐使之用。诸药相伍,脾肾同治,而以温脾阳为主;寓行气于温利之中,令气行则湿化。

真武汤与实脾散均治阳虚水肿,具温补脾肾,利水渗湿之功。前者以附子为君,不用干姜,故偏于温肾,温阳利水之中又佐以芍药敛阴柔筋,缓急止痛,故其主治阳虚水肿见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等;

实脾散以附子、干姜共为君药,故温脾之力胜于真武汤,且佐入木香、厚朴、槟榔、草果等行气导滞之品,主治阳虚水肿兼有胸腹胀满等气滞见症者。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脾肾阳虚水肿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气短乏力,倦惰懒言者,可加黄芪补气以助行水;小便不利,水肿甚者,可加猪苓、泽泻以增利水消肿之功;大便秘结者,可加牵牛子以通利二便。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属于脾肾阳虚气滞者。

4、使用注意:若属阳水者,非本方所宜。



君--—干姜大热,温运脾阳,健运中焦;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二者相合振奋脾肾之阳。
臣——白术、茯苓健脾和中,渗湿利水,合用助君药补脾利水。
佐一—厚朴长于宽肠降逆;木香善调脾胃之滞气;大腹皮行气之中兼能利水消肿;木瓜酸温能于土中泻木,兼祛湿利水;草豆蔻辛热燥烈,善治湿郁伏邪。五药相合醒脾化湿,行气导滞。
使——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诸药,益脾温中。
诸药相合,温脾暖肾,行气利水,肿证自除。

运用要点:本方是治疗阴水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全身水肿,腹胀纳呆,溺少便溏,舌淡苔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临床案例

张某,男,69岁。患非霍奇金淋巴癌1个月,腹水腹胀,尿少,纳少,伴乏力气短,精神萎靡,面色萎黄。舌淡胖苔黄腻润,脉弦。初投真武汤加味,7剂未效。改投实脾饮,服药3天尿量大增,每日达3000mL,守方治疗半月,腹水竟至消尽。









实脾散 竟   



方剂
返回首页
看古籍用必应

Copyright © 2023-2025 福生无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