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 炮 阿胶 黄芩 各三两(各9g) 灶心黄土 半斤(30g)
方歌
黄土汤用芩地黄,
术附阿胶甘草尝;
温阳健脾能摄血,
便血崩漏服之康。
温阳摄血黄土汤,
阿胶甘草与地黄
再加白术芩附子,
阳虚失血宜煎尝。
灶心黄土甘白术,
生地阿胶芩炮附,
脾阳不足中虚寒,
便血崩漏色暗淡。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现代用法:先将灶心土水煎过滤取汤,再煎余药,阿胶烊化冲服)。
功用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
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方解
本方证因脾阳不足,统摄无权所致。脾主统血,脾阳不足失去统摄之权,则血从上溢而为吐血、衄血;血从下走则为便血、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皆为中焦虚寒,阴血不足之象。治宜温阳止血为主,兼以健脾养血。
方中灶心黄土(即伏龙肝),辛温而涩,温中止血,用以为君。白术、附子温阳健脾,助君药以复脾土统血之权,共为臣药。然辛温之术、附易耗血动血,且出血者,阴血每亦亏耗,故以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与苦寒之黄芩合用,又能制约术、附过于温燥之性;而生地、阿胶得术、附则滋而不腻,避免了呆滞碍脾之弊,均为佐药。甘草调药和中为使。诸药合用,共呈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的配伍特点。此方为温中健脾,养血止血之良剂,故吴瑭称本方为“甘苦合用,刚柔互济法”(《温病条辨》)。
黄土汤与归脾汤两方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黄土汤中以灶心黄土合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归脾汤重用黄芪、龙眼肉,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脾阳不足所致的便血或崩漏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出血多者,酌加三七、白及等以止血;若气虚甚者,可加人参以益气摄血;胃纳较差者,阿胶可改为阿胶珠,以减其滋腻之性。脾胃虚寒较甚者,可加炮姜炭以温中止血。方中灶心黄土缺时,可以赤石脂代之。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消化道出血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脾阳不足者。
4、使用注意:凡热迫血妄行所致出血者忌用。
文献
1、原书主治:《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者,黄土汤主之。”
2、方论选录: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卷下:“下血先便后血者,由脾虚气寒,失其统御之权,而血为之不守也。脾去肛门远,故曰远血。黄土温燥入脾,合白术、附子以复健行之气,阿胶、生地黄、甘草,以益脱竭之血;而又虑辛温之品,转为血病之厉,故又以黄芩之苦寒,防其太过,所谓有制之师也。”
加减
纳食差者,阿胶改为阿胶珠,以减其滋腻之性;气虚甚者,加党参益气摄血;出血多者,加三七、白芨等止血之品;便溏者,黄芩炒炭,减其苦寒之性,再加炮姜温中止血。
医案
苗某某,58岁,大便后流鲜血,或无大便亦流大量鲜血,每次流血量约1~2茶碗之多,每日2~3次,已20余日。两少腹有隐痛,自觉头晕心慌,气短自汗,脸肿,饮食尚可;素有失眠及关节疼痛,月经已停止2年。脉沉数,舌微淡无苔。《内经》:“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以阴气内结,不得外行,血无所禀,渗人肠间。今去血过多,治宜温养脾肾。方用《金匮要略》黄土汤加味:熟地一两,白术六两,炙甘草六钱,黑附子三钱,黄芩二钱,阿胶五钱,侧柏叶(炒)三钱,黄土二两。用开水泡黄土,澄清取水煎药,服2剂。复诊时,服上方已有好转。昨日大便3次,只有一次流血…此证血虽渐止但日久伤血,中气亦伤,仍宜益气滋阴补血以资善后。3个月后随
访,未再便血,心跳气短亦较前为佳(《蒲辅周医案》)o
研究
黄土汤中甘草抗炎、解痉,实验证明有明显的保护胃粘膜,抑制溃疡,吸附胃酸和降低胃酸浓度作用,可以促进溃疡愈合与粘膜的修复。
黄芩有较强的抑菌消炎和利胆功能,可减轻粘膜水肿与幽门梗阻,终止与缓解胆汁反流对胃粘膜造成的损害。生地可促进凝血,白术能缓和胃肠蠕动,可缓解疼痛,减轻症状。
阿胶能够促进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长。灶心土主要成分是
硅酸盐和氧化铝,是不溶于水的矿物质,服用后可在胃肠内壁形成不吸收的保护层,从而避免胃酸等对粘膜的刺激与损害,并具有对胃肠末梢神经镇痛和麻醉作用,因此可产生止痛、止血及降逆止呕的疗效。尤其是阿胶与灶心土同煎,不仅提高了灶心土崩解物在药液中的悬浮程度,又可增强在胃肠粘膜的附着力,这与西药氢氧化铝凝胶的药理性质极为相似。
黄土汤 竟
Copyright © 2023-2025 福生无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