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圣济总录》
方歌
桂枝葛根麻黄汤,
项背几几无汗方。
四两葛根三两麻,
枣十二枚效非常。
桂芍甘姜各二两,
恶风下利太阳伤。
组成
葛根(12-15g):解肌退热、生津舒筋,缓解项背强痛。
麻黄(6-9g):发汗散寒、宣肺平喘,驱散表邪。
桂枝、芍药(各9g):调和营卫,助麻黄解表的同时防止过汗伤阴。
生姜、大枣、甘草(各6g):调和脾胃,辅助药力发散。
组成2:
组成: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组成3:组 成麻黄、葛根、升麻、柴胡、防风、荆芥、枳壳、杏仁、山楂、麦冬
组成4:麻黄(用开水泡一二次,焙干)芍药各90克 干葛30克 葱白7茎 鼓30克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上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衣被,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服后以厚衣盖覆。半小时后再服。若仍无汗出,再煮葱粥少许,热服以取汗。
功用
治伤寒一日至二日,头项及腰脊拘急疼痛,浑身烦热,恶寒。
主治
主治?:伤寒或温病吐下后余热未尽的头痛、烦渴,具有发表解肌、清气分热的功效。
①《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②《金匮要略》: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③《明医指掌》:妇人妊娠二三月以来,忽然卒倒僵仆。④《症因脉治》:阳明郁热,无汗而组血者
方解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舒筋,缓解项背强痛。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驱散表邪。
桂枝、芍药:调和营卫,助麻黄解表的同时防止过汗伤阴。
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脾胃,辅助药力发散。
《治疹全书》卷上:麻黄葛根汤
3.1 处方
麻黄、葛根、升麻、柴胡、防风、荆芥、枳壳、杏仁、山楂、麦冬。
3.2 功能主治
疹不出,喘急妄语,及浑身壮热,足冷,咳嗽呕吐,腹胀不食,鼻流清涕。
3.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3.4 摘录
《治疹全书》卷上
4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麻黄葛根汤
4.1 处方
麻黄(去根节)1两,葛根(锉)1两,知母(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4.2 制法
上为粗末。
4.3 功能主治
伤寒发癍,状如锦纹,呕逆烦闷。
4.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
4.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5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麻黄葛根汤
5.1 处方
麻黄(去根节)1两半,葛根(锉)1两,柴胡(去苗)1两,芍药3分。
5.2 制法
上为粗末。
5.3 功能主治
发汗。主伤寒初得1-2日。
5.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豉100粒、开口椒17粒、连须葱白3寸,薄荷叶20叶,同煎至8分,去滓热服。服后葱豉汤1盏投之,衣覆取汗,汗未快再服。
5.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6 《活人书》卷十七
6.1 方名
麻黄葛根汤
6.2 别名
麻黄汤
6.3 组成
麻黄(用沸汤泡12次,焙干称)3两,芍药3两,干葛4分,葱白7茎,豉1合。
6.4 主治
伤寒1日至2日,头项及腰背拘急疼痛,浑身烦热恶寒。刚痉无汗。
6.5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盏半,煎至1中盏,去滓温服。服后以厚衣盖覆,如人行4-5里再服。良久如未得汗出,更煮葱粥少许,热投之,取汗。
6.6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6.7 附注
麻黄汤(《云歧子脉诀》)。
7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7.1 方名
麻黄葛根汤
7.2 别名
麻黄干葛汤
7.3 组成
麻黄3钱,赤芍药3钱,干葛1钱半,豆豉半合。
7.4 主治
伤寒刚痉,心腹痛。太阳发热无汗,恶寒而喘。刚痉,无汗恶寒。脾土郁结,心腹卒痛。
7.5 用法用量
以水2盏,加葱白1茎,煎至8分,去滓温服。
7.6 附注
麻黄干葛汤(《医统》卷十四)。
[返回]8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8.1 方名
麻黄葛根汤
8.2 组成
麻黄(去根节)1两,甘草(炙)1两,知母(焙)1两半,葛根(锉)1两半,石膏(碎)1两半。
8.3 主治
伤寒、温病吐下后,余热未尽,头痛,口干烦渴。
8.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葛根麻黄汤 竟
Copyright © 2023-2025 福生无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