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
组成
半夏 汤洗七次 橘红 各五两(15g) 白茯苓 三两(9g) 甘草 炙,一两半(4.5g)
方歌
二陈汤用半夏陈,
益以茯苓甘草成,
理气和中兼燥湿,
一切痰饮此方珍。
二陈汤用半夏陈,
益以茯苓甘草臣;
利气和中燥痰湿,
煎加生姜与乌梅。
二陈汤用半夏陈
益以茯苓甘草成
利气调中兼去湿
一切痰饮此为珍
导痰汤内加里枳
顽痰胶固力能驯
若加竹茹与枳实
汤名温胆可宁神
润下丸仅陈皮草
利气祛痰妙绝伦
用法
切小块,每服四钱(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功用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
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方解
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
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
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综合本方,结构严谨,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君——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臣———陈皮辛温,助半夏燥湿化痰,又能理气健脾,使气顺痰消。佐——茯苓甘淡,健脾利湿,以治生痰之源。
使———甘草甘温,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加少量生姜可解半夏之毒,且可助其降逆化痰。乌梅能敛肺气,配合半夏有散有收,调和肺气开合。半夏、陈皮两药以陈者人药为良,故称“二陈汤”。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本方加减化裁,可用于多种痰证。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4、使用注意: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出 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加减化裁
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附方
导痰汤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120g,天南星(细切,姜汁浸)、枳实(去瓤)、橘红、 赤茯苓各30g。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g,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现代用法:加生姜4片,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厥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呕逆,喘急痰嗽,涕唾稠粘,舌苔厚腻,脉滑。
出处:《传信适用方》
涤痰汤
组成:南星(姜制)、半夏(汤洗七次)各7.5g,枳实(麸炒)、茯苓(去皮)各6g, 橘红4.5g,石菖蒲、人参各3g,竹茹2g,甘草1.5g。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后服。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用:涤痰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证。舌强不能言,喉中痰鸣,辘辘有声,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出处:《奇效良方》
金水六君煎
组成:熟地9-15g,陈皮4.5g,当归、半夏、茯苓各6g,炙甘草3g。
用法: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功用:滋养肺肾,祛湿化痰。
主治:肺肾阴虚,湿痰内盛证。咳嗽呕恶,喘急痰多,痰带咸味,或咽干口燥,自觉口咸,舌质红,苔白滑或薄腻。
出处:《景岳全书》
温胆汤(《三因方》):
半夏橘皮茯苓竹茹枳实甘草用法:加生姜5片,枣1枚,水煎服。
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症见不眠,虚烦惊悸,口苦呕涎,癫痫等。临床案例:程某,男,67岁。手脚掌指趾肿胀2日。患者晨起感手指强硬、发胀,面肿。自感皮下胀而不适,面色正常,舌正常,脉细弦。从肝胆问,果然心烦,口腻,乏味,大便不爽。因为肉上皮下主腠理,当属三焦,为三焦气机不畅,影响肝胆气机,借用温胆汤试之:
法半夏20g,茯苓20g,陈皮15g,炙甘草10g,竹茹10g,枳实5g,徐长卿30g,琥珀15g,远志10g,石菖蒲20g。3剂。
药后肿消,诸症皆除。(《擅用乌附——曾辅民》)
润下丸(《证治准绳》又名二贤散):
陈皮200g炙甘草50g用法:二药共研细末,用蒸饼泡成糊做丸。
功效:利气祛痰。
主治:膈中痰饮,积块少食。
二陈汤 竟
Copyright © 2023-2025 福生无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