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福生无量 > 首页 > 方剂 > 定痫丸

涤痰熄风的功能。主治痰热痫证。方中竹沥清热滑痰,镇惊利窍;配姜汁温开,以助化痰利窍。胆星清火化痰,镇惊定痫




定痫(xián)丸
(方歌)






组成

明天麻  川贝母  半夏 姜汁炒  茯苓 蒸  茯神 去木,蒸,各一两(各30g)  胆南星 九制者  石菖蒲 杵碎,取粉  全蝎 去尾,甘草水洗  僵蚕 甘草水洗,去咀,炒  真琥珀 腐煮,灯草研,各五钱(各15g)  陈皮 洗,去白  远志 去心,甘草水泡,各七钱(各21g)  丹参 酒蒸  麦冬 去心,各二两(各60g)  辰砂 细研,水飞,三钱(9g)。


方歌

定痫二茯贝天麻,
丹麦陈蒲远半夏,
胆星全蝎蚕琥珀,
竹沥姜汁草朱砂。

定痫丸主风痫病,
天麻贝半茯神苓,
丹砂菖志姜竹沥,
甘陈蚕虫冬琥星。



用法

用竹沥一小碗,姜汁一杯,再用甘草四两煮膏,和药为丸,如弹子大,辰砂为衣,每服一丸(现代用法:共为细末,用甘草120g煮膏,加竹沥汁100ml与生姜汁50ml为丸,每次9g;亦可作汤剂,加甘草水煎、去渣,入竹沥、姜汁、琥珀、朱砂冲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涤痰熄风,开窍安神。

主治

风痰蕴热之痫病。忽然发作,眩仆倒地,目睛上视,口吐白沫,喉中痰鸣,叫喊作声,甚或手足抽搐,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略数。亦可用于癫狂。

方解

本方证由风痰蕴热,上蒙脑窍所致。每因惊恐恚怒,气机逆乱,阳亢化风,触动积痰,痰随风动,上蒙脑窍而卒然眩仆倒地;肝风内动,故见目睛上视,甚或手足抽搐;痰涎壅盛则口吐白沫,喉中痰鸣;舌脉为风痰蕴热之象。

急当涤痰熄风,开窍安神为治。方中竹沥、贝母、胆南星苦凉性降,清热化痰,其中竹沥尚能镇惊利窍,贝母功擅开郁散结,胆南星兼具熄风解痉;半夏、陈皮、茯苓相合,温燥化痰,理气和中,是取二陈汤之义;全蝎、僵蚕、天麻功专平肝熄风而止痉。以上为本方涤痰熄风的主要组成部分。

又伍石菖蒲、远志、茯神祛痰开窍、宁心安神;丹参、麦冬偏凉清心,麦冬甘润又能养阴润燥,合贝母可防半夏、陈皮、全蝎、僵蚕辛烈伤阴;琥珀、朱砂镇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加入姜汁者,意在温开以助化痰利窍,并防竹沥、胆星、贝母寒凉有碍湿痰之消散。诸药相配,寒热兼进,润燥得宜,共奏涤痰熄风,开窍安神之功。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风痰蕴热痫病发作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略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运用:对久病频发者,须调补正气,于“方内加人参三钱尤佳”。原书在定痫丸之后,附有河车丸一方,并曰:“既愈之后,则用河车丸以断其根”。 附:河车丸 紫河车一具 茯苓 茯神 远志各一两(30g) 人参五钱(15g) 丹参七钱(21g) 炼蜜为丸,每早开水下三钱(9g)。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癫痫病发作期属风痰蕴热者。

4、使用注意:因本方着重涤痰熄风先治其标,一俟痫病缓解,则须化痰熄风与培本扶正兼顾,并应注意饮食,调摄精神,以收全功。

加减化裁

对久病频发者,须调补正气,于"方内加人参三钱尤佳"。原书在定痫丸之后,附有河车丸一方,并日:"既愈之后,则用河车丸以断其根。"

文献

原书主治 《医学心悟》卷4:"痫者,忽然发作,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则瘛疭抽搐,目斜口?,痰涎直流,叫喊作畜声,医家听其五声,分为五脏。如犬吠者,肺也;羊嘶者,肝也;马鸣者,心也;牛吼者,脾也;猪叫者,肾也。虽有五脏之殊,而为痰涎则一,定痫丸主之。既愈之后,则用河车丸以断其根。"

医案1

李某,男,50岁,农民。于2005年6月13日初诊。患者自述从23岁起因劳累、生气后突然昏倒,昏不知人,口吐白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约持续30min苏醒,遂后每遇劳累,心情不佳时常复发,且渐加重,多则1天2~3次,少则月余复发1次。诊见患者精神恍惚,肥胖;自述昨日刚发病,现头昏胀闷;平时发病因家贫,仅临时用中、西药治疗,略恢复即停止用药。脉滑,舌淡红、苔薄腻。据每次发病之证候辨析为风痰闭阻,心窍蒙蔽之证。即予天麻、姜半夏各15g,川贝母、白茯芩、陈皮、生姜各12g,全蝎、天竺黄、朱砂、琥珀各10g,僵蚕、远志肉8g,石菖蒲20g,生甘草3g。10剂,水煎服,后改为中药粉剂,3次/日,6g/次,温水送服,持续服药3个月,嘱勿劳累、生气。随访1年未再复发。 (摘自《陕西中医》)

【分析】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其特点是忽然昏仆倒地,目斜口歪,四肢抽搐,两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涎沫,或有叫声,或伴小便失禁,约持续数分钟而停止。发作前常有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等症状。苏醒后对发作情况一无所知,常遗有头昏痛、身疲乏力等。也有的属于癫痫小发作者,表现为一时性的意识障碍,如突然中断活动、目直发呆、持物脱落、呼之不应,但无抽搐。经数秒或数十秒钟后即可恢复,事后对发作情况完全不知。

其病因,中医认为,除与母体怀孕期间胎儿惊吓或由于产伤等因素有关外,主要还是由于情志失调,大惊骤恐,饮食失节,劳累过度,以及温热病后热毒所伤等因素导致风、火、痰等病理变化所引起的。

风,主要指内风亦即肝风;火,主要指心肝之火;痰,则是由脾不健运、津液留滞所生,或因肝气不舒、气滞水停而生,或因火热煎炼津液而成。风、火、痰是癫痫发作的病理基础,一旦遇有情绪激动,触动内积之痰,就会因肝风挟痰随着上逆的气机而壅闭经络,阻塞心窍,以致突然发病。

癫病的发作有轻有重,发作间歇期有长有短,来势有缓有急。大抵发作的轻重与痰浊的深浅、正气的盛衰有关,故治疗应分标本缓急。如发作期间,应先治其实,着重涤痰息风。定痫丸便属于治标之剂。石菖蒲、胆南星、半夏、天竺黄等豁痰开窍;天麻、全蝎、僵蚕以平肝熄风镇痉;琥珀、朱砂、远志、茯苓以宁心定志;生姜解胆星、半夏毒;生甘草调和诸药,去其偏盛。全方旨在涤痰熄风,开窍定痫,能达到抑制痫症发作次数,缓解临床症状的效果,而又无苯妥英钠等化学药品对神经、消化、血液系统和肝脏皮肤等的损害之弊。

在攻邪的同时,亦适宜在间歇期调理脏腑以扶正固本。根据脉证情况,选择疏肝健脾、补益肝肾、养心补肾、调补气血等治法,缓图其本,以改善病人的体质,而不能一味投用重镇熄风之品。因此,在《医学心悟》的定痫丸方后不仅有“本方内加人参三钱尤佳”一语,而且还附有“河车丸”一方,并说“既愈之后,则用河车丸以断其根。”本例患者虚象不重,仅“疲倦乏力”,却舌无齿痕,脉非无力,虽已二十余年,仍以邪实为主,至于痰从何生,脾难脱干系,故健脾燥湿与化痰熄风并举,邪去正实,一年未复发,应是已彻愈。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医案2

马某,男,31岁。初诊1991年9月4日。痫证举发甚频,舌淡苔腻,脉弦,故予涤痰息风。
制半夏6g,白蒺藜10g,夜交藤30g,化橘红6g,磁石(先煎)30g,禹白附6g,川郁金10g,陈胆星6g,石菖蒲6g,川贝(研,分吞)6g,全蝎(研,分吞)4g,钩藤12g,炒枳实6g,青龙齿(先煎)20g。上药7剂,水煎服。
9月11日二诊:日来痫厥未作,舌淡而略有薄苔,脉弦滑,此乃内风夹痰,拟标本兼顾。
当归身12g,制半夏6g,枳实6g,青龙齿(先煎)20g,紫丹参18g,化橘红6g,禹白附6g,茯苓12g,石菖蒲6g,川郁金10g, 钩藤10g,川贝母(研,分吞)6g。7剂,水煎服。
9月25日三诊:迩来痫厥偶见举发,然程度已轻,舌淡而略有紫气,脉弦细。良由风与痰瘀为患,拟再柔肝息风,宁神涤痰。
干地黄15g,紫丹参15g,煨天麻10g,青龙齿(先煎)20g,夜交藤30g,制半夏6g,白蒺藜10g,磁石(先煎)30g,当归身10g,陈胆星6g,禹白附6g,茯神12g,石菖蒲6g,川郁金10g,钩藤15g,全蝎4g。14剂,水煎服。
四诊以后,痫证发作已明显控制,病情趋于痊愈(《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王乐匋》)。
按:本案为风痰夹杂所至,故以《医学心悟》定痫九加减治之。方中制半夏、化橘红、陈胆星、禹白附、川贝、秋实、川郁金、石菖蒲化痰开窍;全蝎、钩藤、白蒺藜、磁石息风止痉;夜交藤、青龙齿宁心安神。之所以用大队化痰息风之品,而不参以些许滋阴之剂,重在临床辨证。先生注重望诊,尤重舌苔变化,本案舌淡而苔腻,脉弦有力且面泛青色,此为风痰之象,正合息风化痰之治,倘若此时以滋阴为法则无疑内敛痰湿而使其冰伏不化。偶见举发,程度较前为轻,腻苔已去而舌紫又见,故仍以原方加干地黄、夜交藤以柔肝涵木,以治其腻苔已去而舌见紫气。四诊以后痫证发作已明显控制,治疗除把握上述原则外,视病情的顽固与反复性,注意不可因病情反复而彷徨。(《新安医学名医医案精华》第三章)

医案3

唐某,女,12岁,石门县人,1970年冬就诊。小孩5岁开始发作癫痫,病已7年。开始时每半个月发作1次,发作时昏倒,手足抽搐,口中吐白沫,每次约3分钟。往后发作次数逐渐频繁,程度逐步加重,少则三五天一发,多则一天一发,甚至于一天数发。开始发作时间每次只有3~5分钟,后来发作时昏仆抽搐竟长达到半小时,病情非常严重。每次发作时症状相同:突然昏扑,两眼上翻,手足抽搐,颈项强直,四肢僵直,口角流出涎沫,喉中漉漉痰鸣,发出叫声。发作前没有明显的诱因及征兆,发作后精神极度疲乏。患儿平时精神不振,面色淡黄,食纳很差,大便溏泻,形寒畏冷,骨瘦如柴,舌淡红,舌苔薄白,脉细,一派虚象。患儿长期服用西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抗癫痫,7年没有停药。并且曾经用“爆灯火”治疗,其手上、身上伤痕累累,几无完整的皮肤。昏倒后抢救也是经常的事情,病情比较严重,治疗效果不佳。

癫痫是西医的病名,我们中医诊断为痫证。中医有一类疾病叫癫、狂、痫。癫、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病,癫属于阴证,狂属于阳证;痫即“羊痫风”,也就是西医讲的癫痫。这个小孩的病机特点:第一,痰重,患儿发作时口角流出涎沫,喉中漉漉痰鸣,属于痰痫;第二,虚弱,哪个脏腑虚弱呢?患儿食少、形瘦、便溏、疲乏,典型的脾胃虚弱。于是治疗的时候一治癫痫,化痰熄风;二治根本,健脾益胃。所以用两个汤方,第一个方是定痫丹,第二个方为六君子汤。定痫丹做成丸剂,六君子汤煎服,汤丸并进。服药1个月,癫痫发作次数减少,病情减轻,食量增加,精神好转。服药3个月,癫痫未再发作。服药半年病情完全控制,随访癫痫未再发作。

(1)痫病的症状特点
《中医内科学》把癫痫的特点讲得很清楚的,发作之前没有任何征兆,突然昏仆,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喉中发出叫声,或如猪叫,或如羊叫,或如鸡叫,移时复苏后一如平人,唯精神疲乏而已,故又称之为“羊痫风”、“猪婆风”、“鸡爪风”。我曾经治疗一个头上长癞子的男孩,他到树上摘李子吃,结果羊痫风发作,一下子从树上掉下来,手摔断了。这种病发病非常突然,具有相当高的潜在危险,如果在悬崖、高楼、马路、水中、厕所突然发作是非常危险的。这就是癫痫的特点,不抓住特点就不能明确诊断。

(2)痫病的辨治要点
羊痫风,它的病机首先是痰,其次是风。痫证多由痰作祟,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讲:“痫者……虽有五脏之殊,而为痰涎则一。”这是很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历代医家都认为癫痫的病机关键在于痰,它是顽痰作祟,所以治疗癫痫离不开化痰。虽然症状表现为抽搐,但重点是痰,其次才是风。《寿世保元》讲过一句话:“肝虚则生风,脾虚则生痰。”认为治疗癫痫一要治脾,二要治肝,脾虚生痰没错,肝虚生风也没错,所以我们治疗癫痫病,既要化痰,也就是健脾;又要熄风,也就是养肝。这是治其根本,是大的原则。程钟龄的定痫丹又叫定痫丸,还有一个痫症镇心丹,都是治疗癫痫的常用方。治好这个病人,一以化痰,一以健脾,这是经验。





定痫丸 竟   



方剂
返回首页
看古籍用必应

Copyright © 2023-2025 福生无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